盛夏时节,药都亳州生机盎然。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的产业园区内,一股高质量发展的热潮正在涌动。近年来,谯城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升级,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培育出济人药业、协和成药业、联滔电子等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鸟瞰大美谯城。谯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沃土
8月上旬,调研团队走进谯城区,在区委书记周霄的陪同下,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创新活力。“我们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周霄介绍,“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企业联系包保制度,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去年2月19日,在谯城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谯城区委书记周霄说,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是谯城的最佳口碑和金字招牌,要把营商环境作为谋事之基。
此外,谯城区先后出台《谯城区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谯城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从土地供给、人才引进、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2023年,全区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超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难题300余个。
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谯城区地区生产总值938.6亿元,同比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中药现代化:古老药都焕发新生
在济人药业园区内,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制剂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我们始终坚持‘传统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济人药业总经理助理张文广指着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介绍,近年来,公司投入研发经费超亿元,建设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提取车间,现代化的逆流提取、膜分离、喷雾干燥等设备正在有序运转。通过科技创新,济人药业实现了从传统煎煮到现代提取的技术跨越,产品活性成分提取率提高20%以上,能耗降低30%。
公司研发的疏风解毒胶囊被评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成果,入选多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2023年,该单品销售额突破8亿元,成为中药抗疫的"明星产品"。
"我们正在建设数字化中药智能制造工厂,"张文广说,他们通过引入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可视化、可追溯、智能化,打造中药现代化生产新标杆。
电子制造:小线束连接大产业
在联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精准地裁线、剥皮、压接,机械手臂灵活地组装着各种线束产品。这家2010年落户谯城的企业,如今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线束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
“我们拥有13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8项,”联滔电子董事长黄志坤自豪地说,他们公司是蔚来、上汽、比亚迪等知名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新能源汽车线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
最引人注目的是企业自主开发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引入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生产线能够自动识别产品缺陷,检测精度达到99.99%;通过建设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联网率100%,生产效率提升35%,不良品率下降至0.2%以下。
“我们正在研发下一代高压快充线束,”黄志坤指着研发实验室说,"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要求的提高,对线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新产品将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
去年,联滔电子实现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42%。公司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投产后可新增年产值15亿元。
产业链升级: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谯城区的产业发展正在从“单点突破”向“链式集聚"转变。以中医药产业为例,全区已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5万亩,医药制造业企业136家,年产值超200亿元。
航拍谯城经开区。谯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谯城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优化营商环境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怎么把服务做好?‘精准’二字很重要。”谯城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谯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虎说。
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工人们围着锅炉上下翻炒的情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封闭的自动化炒药机,从上料到下料,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炒制。变化的不仅仅是省时省力,还有更加稳定可控的品质。
“我们正在建设谯城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刘虎介绍,园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48家,包括9家上市公司。目标是打造全国最大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区。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以联滔电子为龙头,谯城区已集聚产业链企业26家,产品涵盖线束、连接器、传感器等多个领域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
创新赋能:人才与机制双轮驱动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谯城区深入实施"药都英才"计划,建设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2023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达9.8亿元,同比增长22.3%。
协和成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开展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已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项。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近三年获得专利授权46项。”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创新机制正在形成。谯城区建设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初创企业57家;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12项。
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新作为
走在亳州谯城经开区产业园区内,感受到的不仅是企业生产的热火朝天,更是创新活力的奔涌涌动。从济人药业的现代化中药提取生产线,到联滔电子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从协和成药业的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到园区内不断拔地而起的新建厂房,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到企业走访调研。谯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这片充满创新激情的土地上,谯城正以科技创新为楫、以产业升级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从药香浓郁的现代中药生产基地,到机声隆隆的智能电子车间,转型升级的蓬勃活力在这里充分涌动,书写着传统腹地迈向产业高地的生动篇章。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谯城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力争到2025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系统性跨越,为现代化美好谯城建设注入更为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谯城区的创新实践深刻表明,只要坚持优化环境、聚焦创新、深耕产业,传统腹地同样能汇聚高端要素、崛起现代集群,走出一条内涵式、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如今的谯城,创新热潮涌动、产业拔节生长,一幅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也为区域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而有力的“谯城样本”。(柯南)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