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根钢管桩精准沉放到位,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清洁能源项目——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场项目标段Ⅲ风机基础沉桩工程宣告圆满收官。这标志着广东省阳江市在迈向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征程中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中心点距岸约70公里,水深46米至53米,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满足超百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为广东省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直面深水远海挑战,精准攻克施工难关。项目自2025年3月底由“乌东德”工程船成功完成首套桩基沉放施工以来,便面临着深水、远海等复杂自然条件的挑战。项目应用的钢管桩单根最重约337吨,桩长93米,属于大型海上风电基础构件。为确保施工效率与精度,项目选用拥有丰富经验的“秦航工5000”和“乌东德”两艘专业施工船。施工过程中,中交三航局阳西青洲海上风电项目部严格把控施工方案执行,精确衔接每道工序,将沉桩精度和质量置于首位,确保每个机位均完美达标。
精细管理抢抓窗口,效率创优成效显著。项目有效作业窗口期短,且频受涌浪、强对流天气及台风季影响。面对挑战,项目部实施精细化管理,依托专业气象服务,精准捕捉短暂作业窗口;执行“一机一方案”制度,为每个机位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推行“一机一分析”制度,通过工序横向对比持续优化施工流程,明确关键工序提速目标。项目团队在前期进行周密设备模拟演练,施工中反复论证纠偏,完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创下单套钢管桩施工周期控制在32小时以内的优异成绩,施工效率大幅提升。
项目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参建各方的精诚协作与高效联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及施工单位中交三航局积极组织协调,确保现场工作高效有序。总承包单位积极统筹各作业面,在水下超危大工程作业阶段协调保障潜水员安全,避免与打桩作业冲突,有力地支持了工程安全与进度。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与现场安全实施严格监管,为项目整体安全受控保驾护航。中交三航局项目领导班子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确保项目安全稳妥高效推进。
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深水远海区域海上风电开发积累了宝贵的工程与管理经验。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是对广东省海上风电大开发战略的有力践行,更将在推动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本和坚实的实践支撑。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