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开区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当前,时代之变正加速演进,新发展形势下,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国家级经开区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今年6月,商务部印发的《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优化国家级经开区运营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推动园区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
当政府的“有形之手”撞上市场的“无形之手”,经开区管委会如何在职能的“分”与“合”中找准关键点,从管理者变为赋能者?作为国家级经开区重要一员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早已布局,打造“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动政企分离,强化政企合作,双轨并行,全力助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涵盖“实业、产投、产服”三大板块,嘉善经开区分别成立了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业有限公司、嘉善经惠高新产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嘉善惠誉产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招商引资,拥抱市场引“客”来。
金融润泽
实体经济“枝繁叶茂”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转,是企业良性循环的核心。
嘉善惠誉产服以自身为纽带,向上,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从新能源领域的主辅材料到半导体领域的原材料,整合资源链接了一条完整的供应渠道;向下,创新运用供应链金融模式,精准破解企业现金流难题,助力企业扎根壮大。
这种以创新服务构建的双向赋能体系模式,不仅使嘉善经开区众多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区内工业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汉方新材料科技(嘉善)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去年6月投产的汉方新材料一度面临发展的“烦恼”——有限的现金流难以支撑产能扩张。
“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了供应链服务方案。”嘉善惠誉产服负责人胡君涛介绍道,“一方面,我们积极对接优质货源,依托现货现付的议价优势,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原材料;另一方面,通过灵活设置销售账期,给予企业一定的缓冲空间,破解其在采购环节的资金荒难题。”
在企业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与嘉善惠誉产服精准赋能的双重助力下,汉方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实现营收快速增长。
“这一服务既能让企业资金链‘血脉畅通’,又可以在销售旺季前批量备货、提前锁定优质原材料的货源等,从而强化供应链合作关系,构建起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胡君涛表示,对于嘉善惠誉产服而言,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借贷工具,而是通过优化资金流来重构商业模式的“杠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嘉善惠誉产服已搭建起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多家企业提供了相关服务,总金额达4000万元,有效疏通了企业供应链的“堵点”“卡点”,破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基金赋能
产业集群蓄势崛起
在招商模式中,传统招商的政策优惠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基金招商成为新的破题之道。
2020年,云顶新耀手握8款市场前景广阔的临床候选药物组合的产品管线,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在选址过程中,嘉善经开区进入了企业的备选名单。
然而,云顶新耀最初的计划总投资规模在百亿级别。彼时的嘉善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薄弱,磁吸力不强,要想拿下这个大单子,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路不通,那就另辟通途!在发现传统招商手段无法轻易打动云顶新耀后,嘉善经开区果断更换策略:以5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注资云顶新耀,满足了其在研发阶段的资金需求,并以“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资金到位、当年开工”的嘉善速度推动云顶新耀高位跃迁。同年10月,企业在港交所上市。
历经五年深耕细作,如今,云顶新耀在嘉善经开区的发展进入成果转化期。去年10月,总投资约28亿元的云顶新耀嘉善项目全面竣工。目前,该公司已有两款新药获批上市,预计2027年营收突破10亿元,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云顶新耀的落地标志着嘉善经开区利用产业基金开展股权招商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持续深化这一创新路径,经开区专门成立了所属国企——嘉善经惠产投。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受托管理经开区与上市公司联合设立的总规模达10亿元的并购基金,与同鑫资本、国科长三角等机构设立总规模达60亿元的产业基金,深化以投带引,实行招投联动,做好“股权+招商+选资”模式。
“股权投资不仅能推动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市场上‘跑马圈地’,也使我们能以股东身份同其建立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优质企业扎根经开区,实现企业扩张与产业集聚的双赢目标。”嘉善经惠产投总经理姚宇麟解释道。
这一模式释放出不竭的“葡萄串效应”:目前,产业基金已引导20余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超200亿元;格科微电子、杰华特微电子、新思考电机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前沿企业纷至沓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入驻,真正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良性发展格局。
筑巢引凤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市场形势瞬息万变、行业竞争疾风骤雨,倒逼企业以快节奏生产抢占发展黄金期。当下,谁能保障企业“生产无缝衔接”迁移,谁就能赢得招商主动权。
以非常之力加快厂房建设,嘉善经开实业锚定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以“量体裁衣”的定制化模式,打造专业化生产厂房与配套设施,推动形成“一园一业”的特色产业集群生态,并在园区周边配套“乐寓”人才公寓,满足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需求。例如,科谟新材料项目正是被嘉善经开区提供的定制化厂房服务所吸引,于今年3月成功落地。同时,为满足入驻企业生产需求,嘉善经开实业大手笔建设标准化厂房,助力企业实现开工“零等待”。
如今,在嘉善经开区,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共同筑起了产业集聚的坚实载体,成为嘉善经开实业招商引资的硬核支撑。
浙江翠展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户就是这一招商手法实践的具象表现。2020年,已积累了原始资本的翠展微电子急于寻找能够承载项目产业化的沃土。
“最初,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但不是区位优势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就是厂房建设进度滞后,难以满足快速投产的需求。”企业创始人彭昊回忆道,“嘉善经开区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不仅毗邻我们的主要供货商,运输成本能降低5%,还提供了现成的标准化厂房,让我们实现了开工‘零等待’。”
处于行业风口时选择直接“拎包入住”,翠展微电子以“当月入驻、次月投产”的速度跟上了市场需求,当年即达到4000万元产值,2023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创新厂房供给模式不仅消除了企业快速投产的痛点,更构建起产业要素高效配置的新生态。目前,嘉善经开实业已为园区内的34家企业提供了租赁厂房服务,同时,在建厂房面积约62.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
从要素保障到服务创新,嘉善经开实业正以全方位的产业配套优势,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的“磁吸效应”,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结束语:
推开体制机制改革之窗,以全局眼光看嘉善经开区。“我们通过迭代升级‘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组建了专业化国企矩阵,全面布局供应链金融、基金投资、招商服务、园区运营等核心业务板块,锚定市场化、实体化改革方向,打造了全链条产业服务生态体系。”嘉善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场以“小政府、大企业”为核心理念的体制机制变革,做到了行政效能与市场活力的双向奔赴,即国企在产业投资与资源整合中彰显竞争力,以资本力量撬动产业升级;管委会聚焦战略规划、政策引导等行政职能,筑牢制度保障根基,真正实现了“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擘画出现代化园区发展新图景。(和 琼 刘 思)
(编辑:王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企业观察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企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企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10-6871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