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在山东: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  企观国资       作者:牛小欧      发布时间:2024-8-13 10:25  |  

山东处于东北亚区域经济的中心地带,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具备构建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条件。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省份,始终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山东半岛正在崛起城市群龙头作用,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并加强与沿黄省份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协作,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支持德州、聊城、滨州等市对接京津冀,主动承接产学研转移。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把山东半岛打造成黄河流域乃至中亚重要出海口、旅游目的地、产业隆起带。

在这一背景下,央企与山东省的合作日益紧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一年来,央企在山东省的投资总额持续攀升,项目遍地开花,产值稳步增长,合作效果显著,战略政策不断深化,为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

总体概述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山东省竣工投产项目3922个、新增产值5383亿元;山东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8万亿元、超出年度计划投资2400亿元,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为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间,央企在山东省的投资涵盖了能源、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其中,新型储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为山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这一增速体现了山东工业经济的强劲动力。随着央企与山东省地方政府、国企及民企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合作效果日益显著,共同推动了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9月22日—23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在济南举办。期间,山东省国资委举办了以“绿色低碳 数智未来”为主题的山东国企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签约,共征集签约项目114个,投资总额约2848亿元,最终确定签约项目63个,合同金额1897亿元。

2023年11月9日—10日,“央企省企临沂行”活动在临沂举行,来自央企、省企的近200名重要客商齐聚临沂,现场集中签约项目40个,计划投资总额486.63亿元。

2024年,7月11日,山东省国资委联合烟台市政府举办“企地共建·走进烟台”活动,省国资委组织38家省属企业、驻鲁央企来烟台交流。

此次活动共促成总投资额约687亿元的50个合作项目。活动现场,其中2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据悉,这50个合作项目涉及绿色能源、海洋科技、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产投基金、土地综合治理、新型供应链等多个领域。本次活动旨在深化烟台与央企省企的紧密合作,促进合作迈向更高层次与水平,进一步巩固“资源共享、企地携手、产业共建、融合并进”的共赢格局。

在政策层面,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与央企的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战略规划,为央企在山东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例如,《山东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鼓励央企参与山东省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则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与央企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合作模式

山东省在央企地方合作行为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进央地合作的深化。首先,央企在山东省的直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山东省布局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强化了山东省的产业基础,还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其次,央企与山东省地方政府及国企的合作模式日益成熟,通过股权合作、项目共建等方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此外,央企在山东省的发展过程中,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地区帮扶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等能源央企在山东投资建设的多个风电、光伏项目,不仅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的繁荣。2024年1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达2024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经梳理统计,包含国家能源集团、中电建、大唐、华能中广核等企业的11个光伏项目(基地),总规模超过6GW。

2024年6月26日—30日,华能山东公司投资开发的华能山东分公司华能福山臧家庄一期5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华能博山28.53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微山分布式光伏第一批23.2兆瓦项目、华能莱芜10.7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临沂电厂临沭首批连片开发7.58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聊城冠县7兆瓦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运河电厂任城区5.18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桓台3.9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华能嘉祥分布式光伏发电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电站3.88兆瓦项目、华能曲阜分布式光伏二批1.85兆瓦等共计10个项目、141.89兆瓦实现并网发电。

央企与山东省地方政府合作方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与山东省交通厅合作建设的多条高速铁路项目,不仅改善了山东省的交通条件,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2024年7月17日,新建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济南局维管范围四电及相关工程总价承包招标资格预审公告发布。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6.8%,出资比例为国铁集团19.3%、山东省64.2%、江苏省16.5%。据悉,潍宿高铁“四电”工程将于2024年11月开工建设,2028年6月底竣工。

央企与山东省属国企合作方面,2021年4月,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现金增资7.5亿元,获得山东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有限公司(后更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特检院集团”)51%股权,成为山东特检集团控股股东。这一合作标志着国投与山东省共同推进央地混改取得重大成果。2024年4月,山东特检院集团承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重点工业设备上云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在山东省济南市通过验收。

央企在山东省的发展过程中,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地区帮扶工作。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援助等方式,央企为山东省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力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山东省多个贫困地区投资建设了电网改造项目,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用电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国网山东电力将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作为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山东省平原、滩涂、海洋多样化的地域特点,先行先试,累计建成乡村电气化项目805个,促成地方政府出台水肥一体机推广奖励等支持政策93项。

重点城市

山东省高水平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以实施“强省会”战略为牵引,抓好城际高铁、跨区供热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城市协同融合发展;青岛都市圈,以实施“强龙头”战略为抓手,推进交通、产业、民生、安全等领域50个重大项目,加快突破青潍日同城化、青烟一体化。

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深入推进发展总部经济,与多家建筑业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了央地合作的新局面。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近一年来,多家央企在济南市投资布局,央企充分发挥央企资本、科技、管理、人才、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等优势,与济南携手深化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住建产业转型。

2023年6月20日,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拜会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任庆虎,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鞠正江等,并就济南市英雄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签署合作协议。

近年来,济南聚焦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助推科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10日,济南市举行了“山东省高价值企业与央企资本对接大会暨‘齐鲁企舞’三周年活动”。建设银行济南分行、央企投资研究院及济南基金业协会在活动上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举行“齐鲁企舞”建行投贷联动项目集中签约,央企投资研究院山东创新中心揭牌,开展《2023济南市(区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仪式。引入央企资本布局,对于济南而言,正有利于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入济南、落地济南。

《研究报告》显示,自2021年11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如今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现,目前已有科创板上市公司6家,成功发行全省首笔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获批国家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数字人民币总交易额突破63亿元。与此同时,济南在创新经济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能力逐步提质升级,为济南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市场,培育了更多高质量科创项目可投标的。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的沿海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央企、省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度参与青岛的城市建设,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3月,600余家央企、省企各级企业扎根青岛,近三年投资超过1000亿元。

2024年3月20日,“企地共建·走进青岛”活动举行,活动上共有22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投资467亿元,涉及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力量大的合作项目将在青岛落地生根。

作为青岛市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担当”,青岛西海岸新区再掀产业项目建设新热潮。2024年4月1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走进央企(北京)见面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80余家重点央企与西海岸新区探讨协同发展新模式,布局未来发展新空间,打造新时代央地合作新样板;2024年5月31日举行的“央企青岛西海岸行”活动上,共12个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力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和城市更新行动,引项目、建园区、强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聚力发展“5+5+7”重点产业,完善“1+5+X”招商机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成势,落户京东方等总投资3600多亿元的120多个重点项目,加快打造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芯屏”3个千亿级,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构筑起实体经济发展新高地。

重点项目

央企在与山东省的央地合作上,以山东省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企业自身产业链布局为导向,策划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和市场前景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而且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024年7月18日,国家电投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会见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共同见证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煤炭资源开发、煤电联营、新能源和核电项目投资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两家签约将推动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深入合作,这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也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刘明胜表示,山东能源集团业务结构多元,产业实力雄厚,双方在煤炭供应、电站服务等领域合作基础深厚。希望双方以这次签约为契机,持续深化拓展煤炭等领域合作,探索建立常态化业务协同模式,合作应对市场风险,共同抓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机遇。

6月28日,中国一汽与青岛市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揭牌仪式在青岛市举行。为进一步推动地产地用、实现跨链协同,一汽解放总经理助理兼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龙代表一汽解放与11家青岛市知名企业代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园区占地面积10.2万平方米,于2022年9月30日开工建设,2024年6月28日正式揭牌。项目总资金投入12亿元,新建研发大楼及试制、试验车间7万余平方米,拥有各类高精尖设备60台套,汇聚大数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核心总成开发、测试仿真、创意造型等五大商用车关键核心技术,是一汽解放“四国九地”研发布局的重要支点。青岛市坚持把发展汽车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

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将借助于青岛市区位优势和新能源、智能网联的丰富资源,有力汇聚科研人才,打造国家级汽车科技孵化平台,通过引进汽车智能化及零部件研发项目,孵化培育汽车电子企业。青岛市以此次开发院揭牌为契机,与中国一汽进一步深化在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实现更高水平共赢发展。

未来展望

2024年年初,山东省下达了2024年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包含项目20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今年山东省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展科技领军企业提升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实施先进制造业攻坚行动,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机械、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一业一策”改造提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谋划实施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提速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力争完成投资3250亿元。央地合作方面,抓实抓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持续开展“投资山东”招商系列活动,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新的制造业投资项目。抢抓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加大金融业等领域引资力度。

山东省副省长范波表示,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山东在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均有积极布局,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加紧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山东省“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2024年、2025年分别突破2.2万亿元、2.4万亿元,努力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集聚区、融合应用引领示范区和技术创新发展新高地。

(本文为企业观察报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编辑:王星

今日看点
视觉 / 视频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国务院国资委: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海葵一号”登船启运前往珠江口盆地
中国华能云南多能互补基地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
第七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召开
融媒体更多

理想汽车CEO“消失”9个月后首发声 “销冠”不想造车

被曝裁员30%,中国区销量暴跌29%,保时捷何去何从?

起底娃哈哈股权争夺战

时评更多